很多人以为,不就是录音嘛,把麦克风往嘴前一放,打开软件不就能录了吗?其实不尽然,如果录音是这么简单的事情,那么它不会在大学专门成为一个专业。也有的人看到照片或视频里,专业录音棚中的录音方式,就去模仿它,但这个视频里的录音方式甚至可能是错的,因为那是专门做给你看的。

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录音?针对人声,我整理了几个注意的点,学会这些你应该就能录出合格的人声了。

选择麦克风

我知道,很多人只有一只麦克风,但你真的了解你的麦克风吗?我这里不会就麦克风类型等非常参数性质的东西进行展开,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Google一下,常见的麦克风类型有电容式,动圈式,铝带式几种。

但各位把麦克风买到手之后,有的麦克风会有指向性选择,不同的麦克风也有不同的声音取向,甚至你录音的环境也影响了你对麦克风的选择,我在这里抛砖引玉两点,分别是声音取向,以及环境对录音的影响。

声音取向

有的麦克风偏暗,有的麦克风偏亮,那么我该怎样选择麦克风?这世界上有没有万金油的麦克风?很多人会问这些问题。我的答案是:声音要互补,也就是说你的声音是浑厚的,应该选择亮一些的麦克风,反之亦然。万金油麦克风也是不存在的。尽管像U87这类频响非常平直的麦克风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很好用的,但也存在确实有的人不适合U87的情况,所以选择麦克风的时候最好看一下频响曲线图。

环境

有人可能听说过,在家里录音要做一些吸收,所以TA在某宝买了很多鸡蛋棉(当然也可能是金字塔棉)贴在墙上,想要得到更好的声音,然后TA悲剧的发现——

为什么声音变闷了?

房间声学设计也是一个复杂的学科,显然只是买很多鸡蛋棉贴墙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在这里我不打算展开讲如何进行简单的声学处理,但我希望各位录音时能注意四点:

1、录音的房间最好不要是正方形。

2、不要在房间的正中间录音。

3、不要贴墙录音。

4、千万不要在墙角里录音!

以及,当你录音的房间没有声学处理的时候,电容麦克风是录不出合格的好声音的,所以,我非常建议各位,把买电容麦克风的钱省下来,去买一支sm58(可能是最畅销的动圈麦克风),低灵敏度的动圈麦克风会将房间对录音的影响降到最小,在“家徒四壁”的房间中也能录出不错的声音。

有的人到这里可能真的跑去买了一只sm58,买回来接到声卡上之后发现,录音电平好小!我都把声卡上的话筒增益拧到头了!所以下面我们该讲当你把话筒接到声卡上之后该干什么了。

开始录音……?

也许解决了上面的问题,你又开始迫不及待的准备开始录音了,但是……先别急!让我们先确认几个设定,保证你接下来的录音能顺利进行。

我的话筒增益到底该开多大?

“话筒增益太小的话,录的声音就跟底噪混在一起了,话筒增益太大的话,当我唱太大声的时候就爆炸了。”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烦恼,除去因为你的声卡确实太老了,而你又使用了一只动圈麦克风,这种情况也许哪怕你把增益开很大也不够用,不过近5-8年内的声卡,无论是入门低端还是中高端音频接口(高端货很少有集成话放的,相信我),即便是动圈话筒,话放的增益量也很足够,我们这里要先明确:我们到底该录多响?

过去磁带录音的年代,工程师们为了和底噪做斗争,只能将信号能录多大就录到多大,否则在多次转录后底噪就可能跟音频信号一样大了!但数字时代无论你做多少处理都不会增加额外的噪声(有些插件会加入模拟设备的底噪,这些插件处理除外),但数字时代却增加了一个不如模拟设备的地方,那就是过载会发生数字削波,这种削波不同于模拟设备的过载,是我们必须避免的,因此我们完全不需要录很响,一个很好的标准是-12dB~-18dB,把峰值录到这个电平就足够,但如果你的录音设备链上有其他模拟设备,可能需要酌情提高响度。

因此,用你可能会用到的最大的音量唱两句,然后调整增益,使录音的平均电平在-18dBFS左右即可,你可以观察RMS表或VU表(VU表将电平录到0VU)来完成这个工作。

但有的入门级声卡的集成话放质量也不太好,导致当你把增益开到3/4以上后,底噪会突然间增加很多,如果你搭配的是动圈麦克风,那么增益很容易就会开到3/4以上,这时候我们只能借助所谓的“动圈麦激活器”给额外提供30dB左右的固定增益,(例如sE DM1等产品,我真的不是在打广告,他们没给我广告费)来给声卡的话放减少一些压力。

通常情况下,这样录音能得到一个没什么特色的声音,我承认,不同话放有它不同的染色特性,但当你掌握不好,或者甚至听不出这种过饱和状态的时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录进去,因为让混音师增加一些这种饱和很容易,但一旦过饱和再想去掉就不行了。

我应该在什么位置录音?

除了上文讲到的房间的摆放位置以外,你的嘴巴距离麦克风的距离也会影响声音!也许你每次进行插入录音的时候,都要离开麦克风再回来,结果因为头偏了一点,导致这一遍的声音和之前录的不一样了,也许你没听出来,但耳朵灵敏的混音师听到后会很难受的。所以录音时最好有一个参照物,我个人的经验是用你的手掌,拳头和手臂,只要距离一个固定的距离就没问题了!

录音时,如果你距离麦克风过远,不但意味着你需要更大的增益,而且会录进更多的房间声,这时你不良的房间声学状况就都被录进去了,我甚至能通过这种不良的声音判断你的房间大小(笑),但距离麦克风太近会产生“近讲效应”,这是心形指向的麦克风(我们使用的最多的指向类型)特有的一个问题,它会导致中低频过多,高频发生衰减,导致声音浑浊,因此我们也要避免。很多现场歌手离麦克风很近是因为现场环境复杂而不得已而为之,但在录音室里不会有一套架子鼓在你边上,你边唱它边敲,所以大胆离麦克风有一些距离,大约15cm-20cm为佳,大约是两拳并起来的距离。

新建一个Session!

接下来,我们就该打开软件开始录音了!但是当我们要新建Session时,面对一大堆参数,我们又眼花了,这些比特率,采样精度到底是什么意思?

通常情况下,我们都在录制24bit/48kHz的信号,所以你当然可以这么做,更高的采样率对录音而言没有太多的意义,而且多数混音师的电脑也不允许他们在更高的采样率工作,所以你也没必要录的更多,32Bit Float指的是32比特浮点运算,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你过载的时候发生削波,当你不确定会不会发生的时候,那就打开它吧。

单声道?立体声?

当你建好一个Session,建立音频轨的时候,我们就开始面临:究竟要建立单声道轨?还是立体声轨?这很简单,因为你只有一只麦克风,所以只有一个信号,那自然就是单声道轨,但不用担心只会有一只喇叭或者耳机出声,软件会自动帮你把声音放在中间的。

你以为只录一遍就完了吗?

哦,我这里说的只录一遍不是说从头到尾一遍过的一遍,而是一首歌完整的唱完的一遍,你可以多录几遍,然后从里面挑出你喜欢的那一遍,甚至是某一遍的一句话,一个字,之后把他们放到一个轨道上,这样导出的时候就是连续的了。

还有一种情况,如果你要唱和声,那么请录两遍,而且把这两遍都导出给混音师,因为TA需要,而且如果你这么做了,混音师会非常开心而且觉得你很专业哦。

录完了,该导出了,但是……

请一定要记得,导出的时候,也把音频导出成单声道,不同的DAW有不同的设置方法,可以用“你的DAW名字+导出单声道”去问一下Google或者度娘,她一定会告诉你的。

多数DAW会让你选择导出范围,这时一定要让开头和伴奏对齐,如果你不这么做,混音师要额外花很长时间帮你把你的录音跟伴奏对齐,而这本不应该是混音师的工作,TA没让你加钱就已经是TA的仁慈了!

导出成WAV格式,比特率和采样精度跟你的Session保持一致即可(除非混音师有额外的要求),然后你就应该每个轨道都得到了一个音频文件,把这些打包(记得取一个一看就能懂的名字!混音师可不希望TA收到的音频文件的名字叫“音轨 2.wav”),之后就可以把压缩包发给混音师等TA给你的录音改头换面了!

总结

看起来有很多注意事项,但实际上做起来都不难,希望各位能学习到一些东西,或者,至少让你的混音师减轻一些负担,让他们少浪费一些时间在为你的录音质量擦屁股,而更多的去思考如何美化你的声音——

抑或是……

修音。